日前,国务院签署公布《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条例》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近年来,我国租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在近2.6亿的全国租房人口中,主流置业人群正在回归租房市场,居住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核心诉求。其中,四大一线城市租房人口规模接近4000万人,占比接近50%。超半数租客可接受5年以上的租房生活,近20%租客接受租房10年以上。住房租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亟待进一步提升法治化程度。
在此背景下,《条例》的正式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同时也在盘活存量房屋资产、培育住房租赁企业等方面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条例》强调,住房租赁市场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鼓励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细则方面,《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住房租赁企业和住房租赁经纪机构的区别,并对用于出租的住房提出明确要求,除客厅和起居室外,《条例》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等。
作为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代表,自如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出台,为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撑,将有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自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全力落实《条例》要求,在增加品质供给、合规经营、专业化运营等方面,切实履行市场化主体社会责任,助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像自如这样的市场化、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在提升租赁住房供给规模和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指出,机构化是住房租赁消存量、优质量、稳健发展的确定选择。需求侧,近半数接受长期稳定租房的租客表示“更愿意与专业机构签订长租合约”。供给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纷纷参与市场,机构化长租房产品形态、居住生态不断丰富,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其中,集中式长租公寓TOP30企业累计开业房源量达122.6万间;头部企业自如管理房源近100万间,为近百万业主、500万次租客提供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崔俊杰认为,《条例》规定“国家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通过发挥规模以上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显著扩大高品质租赁住房供给,又可以更低的成本、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服务和更广泛的市场激发住房租赁市场的长期效益。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指出,《条例》的出台对于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和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并将成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